京都, 千年之都.
是日本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 古時多次成為日本的首都, 當時稱為"平安京",
平安京在建設時曾派人至中國考察, 仿照隋唐時期的長安及洛陽城而規劃, 亦有古稱"洛".
在這個濃濃古意的城市裡, 國定文化財與國家名勝不說, 光是聯合國世界遺產就有17處登錄在案,
可能人老了對老事物容易起共鳴, 對於這類古老城市我一心嚮往, 這次的京阪之旅就是衝著京都而來的,
為此, 著實下了不少苦功以期親臨造訪能有最佳收穫,
但事情的發展卻令我萬萬想不到......
10月22日出發, 大約在3.4月份左右我就已經著手研究著這趟日本之旅, 當時甚至還沒確定要去呢!
7月中訂好了飯店跟機票, 雖然這不是第一次造訪日本, 但卻是第一次日本自由行,
由於同行成員從原定跟Iris兩人增加到姊姊一家與母親大人, 一行七人,
第一次到日本自由行要帶著一團人去自己都沒去過的地方玩, 說沒壓力是騙人的,
與背包客不同的是, 一團人的行動各個方面都必須更一步的設想, 不能隨意盲走也不能隨心所欲的做想做的事,
面對成員中有長者與小孩, 還得肩負領隊、導航與解說及紀錄的挑戰,
食、衣、住、行、育、樂無ㄧ不反覆反覆的規劃, 設想與修改, 甚至還惡補了戰國、幕府史與粗略的日文,
我覺得應該沒有甚麼好擔心的了.
出發的時間越來越近, Penny姊姊因為身體不適進行了一項簡單的手術,
這個手術理當不是一個需要特別擔心的手術, 而且距離出發還有數周時間, 醫生都不認為應該擔心,
結果怎知術後的恢復沒有想像中的順利, 因為評估身體的狀況並沒有十分理想,
所以在一次次的討論中, 姊姊家一度萌生退意, 這段時間裡我們不斷的修改行程,
希望能用輕鬆一點的節奏換取身體上的舒適, 這意味著原本飽滿豐富的行程規劃, 必須一層一層的捨棄,
豐富與輕鬆是天平的兩端, 旅行中的時間分秒寶貴, 我們也就在天平的兩端尋求著平衡點,
所幸最後姐姐因為身體狀況的好轉而決照原定計畫出發.
命運的震撼彈一顆顆被丟出, 接下來在出發的前一周裡, 太平洋海域連續生成了三個颱風,
這個接踵而來的天氣因素, 著實又令我們捏了一把冷汗, 如果受到影響飛機delay, 會延遲多久呢?
如果影響更大機場關閉呢? 不同程度的氣候影響也牽扯著行程須重新規劃的程度,
真是老天幫忙我們後來沒有受到影響, 這段時間裡我們就是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迎接出發的到來.
早上0830從桃機出發的班機, 約好4點機場接送到來,
由於Iris正值烘焙工作的忙碌階段, 我們前一晚幾乎沒甚麼睡,
很順利到達機場沒有誤點,
櫃台完成報到後我只需要去領取, 事先預約好的wifi機就可以出境準備登機,
結果狀況又來了, 櫃台小姐為難的告訴我, 不知道甚麼原因我的wifi機被送到一航廈去了,
這回兒精神再度緊繃了起來, 問了前往一航的方式(一般旅客不會無故在一二航廈間穿梭吧?!@@)
讓家人先行出境去stand by, 我來回奔走了一遭,
終終於於, 我們開始了這趟京阪之旅.
擾流板全開, 觸地減速,
經過近3小時的飛行, 我們降落在關西機場.
一出海關映入眼簾的是過去爬文做功課不斷出現的熟悉畫面,
這個感覺就好像你在軍隊裡受了長久的訓練, 如今真的把你丟上戰場了,
一切都跟你玩真的, 你過去有沒有偷懶都在此時要跟你驗證那種感覺.
你知道嗎? 越戰時期美軍平均一位少尉軍官在戰場上的存活時間只有16分鐘,
而我盡可能地希望能撐得更久, 好在這趟有姊夫Eric協助互相cover讓整體運作更加流暢.
由於姊一家是從高雄出發, 一小時的時間差裡幾乎已經探好通勤快車的路線.
從關西機場前往京都的方式有很多種, 但是最適合我們的就是 JR的はるか(Haruka)特急列車了.
月台上就有大大的標示方便識別.
日本的大眾運系統有公營私營公司非常多, 因此同一個月台經常會有不同種車輛進出,
我連車種的樣子都記住了, 所以一眼可以認出 はるか(Haruka)特急列車.
等車的當下旁邊就是一整排的販賣機, 日本的販賣機一直令我覺得很新鮮,
有別於台灣的販賣機, 日本販賣機種類已經到了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的地步,
例如有賣,冰淇淋甜筒, 有賣書報周刊, 有賣生鮮蔬菜, 有賣泡麵, 有賣老花眼鏡, 有賣熱食漢堡薯條, 可樂餅炸雞,
關東煮, 拉麵, 手機SIM卡...等等等, 一個比一個還誇張XD
旁邊這台有賣玉米濃湯.
曾有人做過調查, 日本販賣機密集的程度平均每23人就有一台販賣機,
每年從"販賣機"上販售的金額就超過7兆日圓這種數據,
小弟曾在日本節目看過介紹, 有間餐廳裏頭是滿滿的販賣機, 販售各種拉麵及熱食,
投錢進去出來的是一碗熱騰騰現做好的拉麵, 感嘆神奇之於節目還介紹了販賣機的故事及文化,
原來餐廳的後場, 老闆正在為機器備料, 只有夫妻兩人的餐廳不需要請外場服務員,
上門消費的顧客完全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老闆只須要顧好食材的品質與機器的運作,
如此一來可以用最少的成本運作一家店, 而且還不用犧牲產品品質,
原來這個老闆還有來頭, 早期拉麵自動販賣機就是他的公司生產出來的,
所有通路商只要反應機器運作不正常, 他幾乎一眼就可以診斷出哪一個齒輪故障哪一根彈簧疲乏,
由於他實在太愛販賣機了, 所以最後他自己也用販賣機經營餐廳生意,
所謂"一生懸命"指的就是像他這種, 終其一生將某項技藝做好作精, 用生命在投入的"職人".
這是在我們飯店大廳拍的, 販售各種乘車票券, 電話卡, 還參雜巧克力球零食在賣.
(題外話, 這次最掙扎的割捨就是不得已放棄了"嵐山"的部分T_T)
當然, 這種無人看管的販售模式也會有人提出質疑,
人們會問如果未成年的孩子購買了香菸或酒精之類的商品該怎麼辦呢?!
例如要購買香菸, 你必須先申請到一張"成人識別IC卡TASPO"以供機器驗證才能購買,
當然, 有政策就有對策, 存心要犯罪的人都不怕法律約束了, 何況是弄到一張卡呢?
這時我只能這麼說, 這是與一般普遍的社會風氣有關的,
比方在台灣, 基於治安考量販賣機多半設置在人潮夠多的公共環境裡,
但是在日本不管多偏僻的角落你都可以發現販賣機, 而遭遇破壞和偷盜的自動販賣機微乎其微,
這也使其成為"日本安全"的一個象徵, 販賣機文化也才能如此得以發展.
日本也是一個經歷災難的國家, 但是人家的先進不止在思維也在執行,
日本當局與業者的努力與共識, 某些販賣機具有遠端控制或是災害應變的機制,
只要發生重大災害, 例如地震之類, 其販賣機可以遙控成為自動給料的緊急糧食站,
同樣是位處地震帶的台灣, 小弟我看了真是感動掉淚, 人家每經歷過一次慘痛教訓就會有所成長,
原來政府與民間可以互相搭配進步, 共生共榮, 原來這就是先進國家.
在飯店的角落休息一下, 我們跟本快被販賣機包圍了.
可以注意到賣飲料的販賣機, 旁邊就有一個垃圾分類的垃圾桶,
在歐美有一個現象就是垃圾桶密度很高,
當你很方便可以丟垃圾的時候, 就不會想丟地上, 自然環境也就容易整潔,
我們在台灣光在公園有時就很難找到一個垃圾桶,
話說回來如果像新聞報導到處都有臉皮無敵厚的婦人連續7年把家用垃圾拿到美麗華丟,
被發現還嗆這樣又不犯法, 當然垃圾桶也就多不起來, 說到底就是水準還不夠.
這家快餐店就在我們飯店轉角處,
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怎麼也沒想到這家店竟成為我們消費最多次的店,
另外可以觀察到日本打工的薪資水平.
在日本非常普遍的餐券販賣機, 你進到餐廳, 操作機器投幣付款完成拿著餐券到櫃檯領餐,
不用爭先恐後, 也沒有工讀生在門口維持秩序, 排隊隊伍自然形成, 非常井然有序, 一整個舒服.
連吃飯都跟販賣機脫不了關係.
布置在飯店走廊上, 起先看不出來是甚麼, 後來才恍然發覺,
這是販賣電視節目的販賣機.
房間裡的電視只有基本台數, 下方有個類似播放機的機器, 插入上圖購買的節目卡片就可以看到額外的電視節目,
我知道你想問甚麼, 不, 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沒有購買, 所以我不知道是甚麼濕背秀的節目.
回歸旅程, 車來了上車後大家總算可以休息一下,
旅人的舟車勞頓有時很耗精神, 日本人真的是處處動腦, 列車上有這樣的票插,
票插好你想睡就睡你的, 列車長驗票時候也不會打擾到你, 好貼心.
我知道這種感覺, 一到了日本就是給人不自覺微笑的氛圍.
固定要有的家族合影.
來, 一, 二, 三...."茄~子~" 等等, 怎麼變成大陸人了(被巴XD
連はるか(Haruka)上面都有販賣機
剛剛急著上車沒有拍到車頭, 下車後特地跑到車頭拍一下線條, はるか(遙)號原先是針對京都到關西空港之間的特快列車,
中間以停最少站次為關空特快列車, 後來為增加營運收益有逐漸拉長行程到琵琶湖與增加站次的營運考量.
一踏上月台就看見京都的歡迎,
正如所見, 這是一個有著濃濃古意的城市.
車站內販售的鐵路便當, 超級玲瑯滿目的!
每種選擇看起來都好精緻, 宮格狀的定食幾乎是日式料理的代表,
每一種弁当我都超想吃吃看的.
京都雖是古都, 但它的車站既摩登又新潮,
挑超高的車站本體是多條鐵路匯集的大站, 月台過30個.
一出京都站即可看見京都塔, 不免俗的合照.
以京都站為背影也要來一張.
到了京都第一件事就是要趕快進飯店Check in,
前往飯店的過程中看見穿著和服的母子, 好漂亮也好可愛, 我們真的到京都了!
(之後再教大家怎麼分辨和服跟浴衣的差別)
從凌晨4點起來趕路, 到飯店的時候都已經晚上了.
根據規劃想去的景點以及交通方便性及價錢, 我們在五条這邊下榻.
也許因為這個極為有特色的城市大家都想來玩吧?! 其實京都的飯店普遍看來價位都是偏高的.
我們住的飯店從照片上看起來就能感覺出, 它是間有歷史的飯店了,
基於上述的理由, 它成了我們在京都時間的下榻飯店.
飯店大廳的程設當然也很京都.
飯店的一角擺放的是各種觀光, 餐飲的廣告文案,
比較有趣的是那一座可旋轉的東西, 上面滿是京都的餐廳, 酒吧, 和服出租各種觀光消費的廣告.
進到房後可以看到空間實在不是很大, 而且京都飯店要找到三人房選擇也不多,
很多飯店是不接受加床的, 我們這個房間感覺上應該原本是雙人床, 旁邊多加了張床當三人房賣.
床上有備好的和式浴衣.
大家放置一下行李準備要開始本務京阪之旅的行程了.
(回來整理照片的時候才發現, 原來拍照的當下Iris已透露出身體不適的端倪)
出發, 在步行前往地鐵站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正在禱祝唸經的和尚,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 日本的和尚是可以吃肉喝酒, 娶妻生子的,
在日本和尚是一個職業, 因為寺廟香客的捐獻, 以及墓地販售, 各種宗教儀式的服務等等等,
加上不用繳稅, 所以很多和尚都是富人, 更甚者還另外經營餐廳 , 貿易公司, 有名車代步甚至有私人飛機,
由於收入穩定又豐厚, 而且給人端莊謹慎的形象, 神社又給人清新脫俗的寧靜氛圍,
所以也是日本女性其中一個理想伴侶的選擇, 不過嫁給和尚也有很多需要去適應接受的地方,
例如比較沒有隱私, 礙於丈夫身分的關係, 妳的言行舉止都在大眾的眼皮下, 連穿著都不適合暴露性感,
再者日本祭典非常多, 每次祭典前中後要準備的瑣碎的事情就讓你忙翻天,
光平時神社的清潔與維持也是一件辛苦的工作, 一般來說全年到頭大概沒有也不適合有時間讓你能出去休息旅遊.
其實我有點驚訝, 我們距離要去的地方只有一個地鐵站的距離,
竟然沒有很多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到了, 旅程的第一站由於時間已經不早,
帶大家來四条通這一帶, 夜的祉園越夜越美麗.
祉園是祉園是京都市區內代表性的鬧區與風化區, 至今仍是熱鬧非凡, 而這就不得不提到"茶屋".
"茶屋(茶店)"最早是作為旅途的休息站, 為過路客提供茶點, 後來茶屋漸漸發展出各種形式,
例如供應料理, 提供集會場所, 甚至是情色服務等, 一般茶屋是不接待陌生客人的(須有人介紹),
維持制度的幾種理由, 包括御茶屋是以"日後付錢"為原則, 要是不清楚客人是誰, 容易產生糾紛,
也有因不了解首次來訪客人的嗜好, 唯恐無法好好招待因而謝絕的說法, 所以一般人不能進入也就增添了它的神秘感.
不過為因應觀光現在巷內也開起一些餐廳及咖啡館.
據說全盛時期光是茶屋就高達700間, 舞妓、藝妓的人數將近3000人.
雖然沒落但至今仍有藝妓的存在, 而且仍舊十分低調, 在祉園這邊傍晚也可以偶見正要去上班的藝妓,
她們多半閃躲鏡頭有時它的隨行褓姆甚至會上前請你不要拍照.
擠得水洩不通的四条通現在馬路兩邊都是商店街, 東西都沒吃過看了想吃就買來吃吃看.
這個醬燒的麻糬吃起來甜甜鹹鹹的, 是不難吃但也不特別好吃, 算是特別的經驗.
其實在吃麻糬之前, Iris 已經跟我說, 她大概在到了京都站的時候身體就感到不適了,
起先我以為是舟車勞頓累了的關係, 後來才知道她在下了飛機時下腹曾痛了一下,
京都站上廁所時發覺情況不太對勁, 有出血, 而且有量越來越多的趨勢.
四条通走到底就是八坂神社, 位於祉園的中心,
日本共有三千多間八坂神社, 但京都這間是八阪神社的總本社, 又因為位於祇園因此從前稱"祇園神社"
是京都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另外這間總本社每年7月舉行的祇園祭亦是日本最大的祭典之一, 總吸引大批人潮參拜.
八坂神社供奉的是神而不是佛, 供奉佛的稱為"寺", 比方清水寺,
這裡供奉了"素戔嗚尊"、"櫛稻田姫命"及"八柱御子神"等神明.
其中素戔嗚尊在日本神話中, 是擊退代表災難的"八岐大蛇"拯救了櫛稻田姫命, 也為民間帶來幸運,
如果你有看軍事美劇"末日孤艦"的話,
第三季裡有一個非常狡猾難對付的日本海盜頭子, 他的化名就是"素戔嗚尊"代表他的神通廣大.
日本的神社有很多都是需要門票也有開放時間的,
不過八坂神社在這邊是不用收費也沒有開放限制進入時間.
初踏入之時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的小販, 當時覺得很新鮮有趣就急忙地拍照,
拍完了之後才發覺原來店家禁止拍照, 只好趕快吹口哨裝沒事離開.
舞殿, 在夜晚看起來好美, 上面掛滿的燈籠都是商社的供奉,
然後我們繼續要看的是.......沒了, 就醬, 第一天的行程到此結束謝謝收看.
其實我們走到了這裡想讓Iris就地休息一下, 這個時候的大夥兒已經遊興全無,
大家知道Iris的情況根本無心觀賞周遭的風景, 出血的情況並沒有好轉,
照這樣看來已經持續出血好一段時間了, 由於原因未知也讓大家(我)驚恐莫名,
這時候我們已經決定要求助醫院了, 但是人生地不熟對這方面的資訊我壓根兒沒有研究,
好在Iris弟Seiya賢伉儷曾待過京都, 雖然現在已經回台灣了, 但當地還有一點人脈可以求助朋友,
(這邊真是超級感謝Seiya友人, 及忙了一天還被我越洋打擾的達叔)
最後得出了一家大型醫院在周六晚間還有婦科急診可以看的,
我們搭了計程車直奔"京都第一赤十字病院".
到了急救外來中心之後, 跌跌撞撞的表達了我們的狀況, 初診填表, 並完成掛號手續,
之後就是耐心的等待, 雖然接待人員告訴我們可能要等非常久, 但其實我覺得沒有想像中的久,
陪著Iris在初步的跟醫生描述狀況後, 她被帶進去另個房間做內診,
而我跟Penny姊也只能在門外豎起耳朵偷聽, 焦急等待.
一會兒之後醫生出來了, 然後告訴我們 "Baby is fine, Baby is safe, don't worry....."
蛤?! 甚麼??!!
原來Iris已經懷孕了!!! 而且baby已經3個月大@@ 這個消息來的又驚又喜, 讓我們久久無法回神,
一直到後來回台灣了, 做了第一次正式的產檢台灣醫生更正寶寶大小大約為16週,
反推回去Iris在懷孕初期的時候, 一直到出國前始終都處於工作忙碌的高峰, 經常忙到半夜12點以後,
當然這是她對於烘培的熱愛使然, 縱使知道辛苦也沒有什麼好埋怨,
也因為忙碌所以覺得疲勞是一定的, 累了相對肚子就餓, 何況她在未懷孕前嘴巴就是吃不停,
除此之外她沒有其它症狀, 沒孕吐, 沒有口味異常, 連身形都幾乎沒有變化,
所以連本人都大意沒有察覺到懷孕這件事,
那段時間裡 , 心思都放在專心趕貨擔心無法如期交貨給客人上.
至於出血的狀況, 在產檢時也發現了一個子宮肌瘤, 有可能因為前半段累積的疲勞, 加上出發當天幾乎沒什麼睡,
搭飛機經高空大氣壓力的改變, 以及抵達後導航領隊的緊張, 種種生理與心理壓力下的結果.
而看完急診的時候, 出血的情況也差不多停止了,
雖然非常親切的婦科女醫生醫生說她的英文不好, 我們也不會說日文,
她仍盡力的嘗試表達意思讓我們知道, Iris也神奇的比手畫腳與她交談了起來,
踏出"急救外來中心"後, 我們才鬆了一口氣, 也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又驚又喜的迎接了一個屬於自己新生命的到來.
至今我們仍覺得這一切真是夠戲劇化了.
這麼神奇的經驗一定要拍照留念一下, 只是當時的我驚魂未定笑不太出來.
這趟旅程堪稱最有紀念意義的一件紀念品,
客制訂做"京都第一赤十字病院高級會員卡"乙張.
有誰去到京都能來到這個點, 有誰第一次到日本自由行第一天就來報到,
有誰第一次產檢是去到京都呢?
如此特別的經驗, 我們Baby的小名暫定為"Q豆", 有Kyoto 的諧音紀念性.
回到飯店後雖然鬆了口氣, 但仍然有些不舒服,
另方面是耽擱到大家的行程Iris也覺得很懊惱.
事情都發生了, 好在是有驚無險,
總是苦中作樂一下吧~
八坂神社仍靜靜地佇立在祉園中心,
其實八坂神社裡還有好多東西可以介紹, 包括沒有走到的花見小路, 白川巽橋, 鴨川, 先斗町...等.
既然沒有親自走到也就不能介紹了, 留待給將來有機會的話, 再回來走完當年沒有走完的旅途.
2點鐘方向可接花見小路通, 白川巽橋, 先斗町,
四条通的路底就是鴨川, 或許未完成的旅程是一種遺憾,
但取代遺憾的是另種恩賜, 這次日本的旅途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其中一段,
人生旅途上有各種不同的風景, 會遇上不同的事情,
有時候是驚嚇, 有時候是驚喜, 有時候分不清楚,
如果沒有走到最後, 你怎麼知道自己錯過了甚麼呢?